微生物質譜一般由進樣系統、離子源、質量分析器、檢測器、數據處理系統等部分組成。微生物檢驗承擔著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重任,一份準確、快速的微生物檢驗報告是臨床醫生用藥的決策基礎。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主要是利用已知的菌種建立數據庫,通過對待測微生物進行檢驗,獲得蛋白質或核酸特征指紋圖譜,再將所得的質譜圖與數據庫中的微生物參考圖譜進行比對,從而獲得檢驗結果。
微生物質譜對樣本的要求
待檢樣本必須是經培養基分離后的純化菌落。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最常使用商品化培養基,包含哥倫比亞血瓊脂、沙保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等。為了滿足鑒定準確性的要求,須采用如表所示時間新鮮培養的菌株。
質量控制的指標
一次性鑒定成功率是微生物實驗室對臨床分離病原菌,一次上機,即得出病原菌單一鑒定結果的百分比。既是對儀器的硬件,數據庫對臨床菌株的覆蓋及準確性,儀器狀態的衡量;也是對實驗室操作人員技能和實驗室質量控制能力的反應,這是一個直觀的,可衡量的綜合性指標。一次性鑒定成功率的提升既可以節約鑒定的TAT時間,減少儀器損耗,又可以提高技術人員對于微生物鑒定結果的信心,進而提高臨床對微生物室的信心。對于給出多個鑒定結果的質譜平臺,微生物專家必須參照廠家的評分標準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。
在質譜儀中,樣品通過有效的電離將不同質荷比(m/z)的離子分開形成微生物特異性的清晰的指紋圖譜,通過分析關鍵的質譜峰數據,與數據庫中的已知菌種譜圖進行比對,即可快速得到微生物鑒定結果。